女性患類風濕關節炎較男性高 港婦為懷孕停藥1年致病情加劇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8/07/16 12:49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2

分享:

分享:

葉文龍醫生指,患有免疫系統風濕病婦女常於停藥與懷孕間掙扎,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停藥令病情惡化,他建議患者生育前與醫生商量用藥計劃,不要停藥。

現代女性計劃生育要考慮的事比以前多,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強直性脊椎炎、銀屑病關節炎的婦女則承受更大壓力。有患者為圓奶奶抱孫夢,趕在生育年齡尾段產子而停藥,一年後苦無喜訊,更令病情惡化。有風濕科專科醫生指,本港大部分患者為免藥物影響胎兒,也選擇停藥,忽略病患復發帶來的影響,包括分娩方法、產後難以貼身照顧嬰兒。到底患者想生孩子可有更好出路?

上述三種病也屬於免疫系統風濕病,因免疫系統失調而攻擊自身關節,令其腫痛。患者通常在適合生育的年齡發病,無法「斷尾」,需長期用藥控制病情,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以女性居多。

「奶奶恨抱孫」  停藥一年無所出

很多女性也想趁年輕為事業拼搏,因而延遲生育大計。香港風濕病基金會風濕科專科醫生葉文龍遇過一位趕「生仔大限」而停藥的37歲職業女性——由於丈夫是家中獨子,奶奶渴望「抱孫」,2年前在壓力下計劃生育,同時確診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,手指、手肘、肩、膝關節疼痛,手指不能屈曲,難以蹲下;打字慢了,有時更要請病假。服用傳統風濕痛藥物3個月後,病情漸趨穩定,可她決定停藥。

丈夫沒給壓力,並叫她先照顧好自己,但她怕藥物影響胎兒,為圓奶奶「抱孫」夢,最終決定停藥產子,改做物理治療、服用普通止痛藥紓緩;停藥一年,不僅未成功懷孕,更開始復發,令病情加劇。由於時間緊逼,她既焦急又擔心。

葉醫生表示,傳統風濕痛藥物會影響胚胎的形成,易致流產,或令胎兒發育不健全,但按該名女士的病情並不宜即時停藥。病情活躍度較高的患者,只有約1/4人能於一年內成功懷孕。停藥若令病情加劇,嚴重者關節會永久變形。

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以女性居多,關節會紅腫發疼,更會有「晨僵」(早上身體僵硬情況超過30分鐘),無法「斷尾」。(相片由葉文龍醫生提供)

產後關節疼痛 媽媽無力抱孩子

他表示,為保胎兒健康,大部分患者準備生育前也決定停藥,待復發再作打算。陳太20多歲時確診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,手腳及膝關節腫痛,手指關節明顯變形。求診後,使用生物制劑穩定情況,7年前懷孕轉用低劑量類固醇,產後手腕疼痛,一度無力抱起孩子,要靠家人幫忙照顧,感到失落,2個月後再用生物制劑紓緩痛楚,穩定病情。

葉醫生解釋,生物制劑比起傳統風濕病藥物起效快、副作用較少,以往因未確定其安全性,而令不少患者卻步,決定停藥;但近年已證實適合懷孕期間使用,不會影響胎兒健康,對計劃生育的患者來說是好消息。

陳太(左)20多歲患病,與醫生溝通後於懷孕期間改用低劑量類固醇,但產子後曾因關節疼痛無力抱起嬰兒。(梁偉榮攝)

生育前與醫生商量  不應自行停藥

葉醫生強調,患者不應只擔心胎兒健康,而忽略自己身體狀況,鼓勵患者計劃生育前與醫生商量用藥計劃,不應自行停藥,以免造成難以逆轉的後果;若病情反復,可能減低懷孕機會。

他指出,患者於懷孕前、懷孕期間停藥,是冒著病患復發、轉差的風險。若於懷孕期間復發,會比一般孕婦辛苦。當體重增加8至10公斤,會加重關節負荷,令膝及腰背關節疼痛。

銀屑病關節炎患者除了有關節腫脹、疼痛和僵硬問題,還因皮膚細胞過度增生,形成厚鱗。(相片由葉文龍醫生提供)

分娩方法也受限制。若膝蓋、盤骨關節不靈活,難以平睡,則不能用自然分娩方式。銀屑病關節炎患者更要考慮皮膚狀態,如腹部有嚴重皮疹,則不宜剖腹產子,因容易感染細菌並影響傷口復原。

產後4週內,40%至90%患者會復發,影響照顧初生嬰兒,譬如:無力抱起孩子、難以餵哺母乳,為孩子洗澡。若即時恢復用藥,傳統風濕藥物需4至6週起效,生物制劑要3至4週。加上旁人未能完全理解關節痛楚,只看到紅腫的關節,種種難處會影響患者情緒甚至導致產後抑鬱。

想知道更多健康資訊,請【按此】

【更多免疫系統失調病症的資訊】

腹瀉或是免疫系統失調先兆 醫生拆解關節炎徵狀

銀屑病關節炎可溶骨 5個問題自測關節健康

背部僵硬難以轉身 強直性脊椎炎冬季易發病

撰文 : 黃泳欣 TOPick記者